A+ A-
A+ A-

“王管事,这是我这次抄的书,您看看。”

陆谨言快步上前,将抄好的书递给王管事,动作不卑不亢。

王管事放下手中的账本,接过书本,一本装订整齐的抄书映入眼帘,封面纸张平整,墨迹均匀。

他翻开一看,入目的是工工整整的小楷,字迹清秀挺拔,每一笔都饱含劲道,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严谨与专注。

王管事逐页翻看,不时微微点头,目光中流露出欣赏与赞叹。

“陆童生的字写得真好啊,我开铺子这些年,也少有见到这么好的字。

笔画刚劲有力,结构疏密得当,更难得的是通篇气韵连贯,浑然天成。”

“您谬赞了。”

陆谨言微微欠身,谦逊地回应道。

“不过是每日勤加练习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

“我可没胡说,陆童生抄的书卖得最快。

许多文人雅士和学子,都对这些抄本爱不释手。”

王管事一边说着,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,解开袋口,将铜钱倒在柜台上,仔细数了起来。

“这是你这次抄书的钱,一共一百五十文。”

陆谨言双手接过铜钱,放入身后的包袱里。

“多谢王管事,不知可还有适合我的书抄?”王管事微笑着点点头,转身走向身后的书架。

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纸张、笔墨和待抄的书籍。

他熟练地挑选出适合陆谨言的纸张、上好的毛笔以及几卷经典典籍,递到陆谨言手中。

“这次要抄的,都是流传甚广的经典,十分抢手。

以你的功底,定能出色完成。”

和陆谨言相处过一段时间后,王掌柜明白此子以后定大有所为,因此也乐得卖他一个好。

陆谨言微微颔首,“定不负王掌柜所托。”

陆谨言拿到抄书的银钱后,原本打算径直回家,脚步却在集市口不自觉地顿住。

可他想到家中的沈娇娇,眉头不禁皱了起来。

稍作思索,他转头就去粮铺买了二斗大米,又去肉铺买了一斤猪肉,这才去城门口搭牛车回家。

张大伯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***,腰间系着一条破旧的腰带,靠在自己那辆颇具年岁感的牛车上,手里摆弄着一根竹烟杆,悠然地抽着烟。

当他看到陆谨言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布袋,脚步匆匆地走来时,浑浊的眼睛瞬间一亮,脸上绽开了一朵菊花般的笑容。

热情地打起招呼:“哟,陆童生,你这是准备回家了啊,还买了这么多东西?”他的声音洪亮,在喧闹的城门口格外清晰。

陆谨言停下脚步,抬起头,温和地应道:“张大伯,家里粮食不多了,谨瑜他们现在又是长身体的时候,就买了些粮食回家。”

“那是得多买点儿。”

张大伯用力吸了一口烟,然后把烟杆从嘴里拿出来,在车辕上磕了磕,抖落烟灰,“陆童生快上牛车,大家都等得差不多了,马上就出发了。”

陆谨言道了声谢,踩着牛车的踏板上了车。

他刚坐下,牛车便缓缓启动,车轮碾过青石板路,发出“嘎吱嘎吱”的声响。

到了村口,陆谨瑜谢过张大伯,就提着东西回陆家了。

“娘,我回来了。”

陆谨言推开院门,木门发出“吱呀”一声轻响,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。

此时,陆母正在院子后面侍弄自己种的菜。

听到陆谨言的声音,陆母的手微微一怔,动作停了下来。

她怀疑是自己太过思念儿子,产生了错觉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